邯郸大事件 l 邯郸市博物馆变样了!走,一起去看看吧

邯郸政事儿 2017-07-27 13:41: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年2月6日,市博物馆磁山文化展馆、赵文化展馆闭馆。经过近五个月的改陈提升,两馆近日重新向市民开放。改陈后的两馆不仅首次展出了许多珍品,还增加了全景场景、多媒体演示、观众互动区域,带给市民不一样的参观感受。 磁山文化展馆 穿越8000年的时光 7月25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跟随工作人员步入磁山文化展

今年2月6日,市博物馆磁山文化展馆、赵文化展馆闭馆。经过近五个月的改陈提升,两馆近日重新向市民开放。改陈后的两馆不仅首次展出了许多珍品,还增加了全景场景、多媒体演示、观众互动区域,带给市民不一样的参观感受。

磁山文化展馆 穿越8000年的时光

7月25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跟随工作人员步入磁山文化展馆。

赵邯郸故城遗址沙盘景观。

磁山文化于1976年发现于武安磁山,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太行山东麓,距今约8400—7400年左右,是新石器中期较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也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磁山人生活全景观场景,置身其中,我们似乎穿越回8000年前的时光。全景观场景中,较具特色的是磁山人居住的“房屋”——磁山文化遗址地处黄土堆积较厚、雨量相对较少、气温相对较低的华北地区,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下,磁山人通过“掘穴而处”,达到避风御寒的目的。

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

穿越全景观后,两侧的俯视柜中展示了磁山人使用的石器,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骨铲等,大部分为磨制工具,制作精良,说明当时的农业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一旁的互动区,则放置了两套磨制石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后他们将放置真实的粟类粮食,可供观众亲自磨制,体验一把磁山人的“生活”。

赵文化展馆 不一样的参观感受

相较于磁山文化展馆,赵文化展馆的改陈提升,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赵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战国时期的赵文化与汉代时期的赵文化。改陈之前,代表两个时期的赵文化展品经常一起展出,脉络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改陈,利用一个小回廊,将两个时期赵文化的实物展品、图文讲解、场景模型等分割开来,这样既是一个整体的赵文化展厅,两个时期的赵文化又各成一体,观众参观的脉络条理更加清晰。

陶器。

改陈后的展馆更加注重观众体验,全媒体的新科技加入,让观众在观赏、体验中获取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前的磁山文化与赵文化展馆大约是十年前布置的,馆内设计较为陈旧,展柜展品较为固定,观众体验较为单一。本次改陈,市博物馆以观众的体验为主线,不仅首次展出了大玛瑙环、红玛瑙带钩、青铜玉剑首等110余件(套)珍品,还设计了众多实物场景和多媒体体验区。

沙盘+多媒体 让文物“活”起来

邯郸故城沙盘气势恢宏,不再像从前被隔离在玻璃板后,而是让观众零距离触摸历史。据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邯郸故城遗址做了大量的发掘和考察,此沙盘就是根据这些考古发现而呈现的邯郸故城的总体布局。沙盘一旁还配置了一个新造的点兵台模型。同时,沙盘后墙面上的投影,以声像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和讲解了2000年前赵都邯郸从兴起到没落的演变过程。

赵文化青铜器展示。

赵王城较为完善的防雨排水设施,是赵国邯郸城少有的特点。赵文化馆利用展厅一角,塑造了赵王城城墙复原模型,赵王城城墙外侧平直,内侧为台阶式。此模型基本按1/2的比例复原了赵王城的内侧主体城墙,限于展厅空间条件,排水槽倾斜角度比原城墙要大。此模型为观众展示了城墙层层夯筑、内侧城墙台阶式的特点以及排水槽的设计方法。

磁山居住场景模型。

玻璃景台展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墓葬1号车马坑部分情况,2000年6月,邯郸市考古工作者在齐村南0.5公里处发现了战国时期赵国贵族墓葬并清理出三座陪葬车马坑。整个玻璃景台面积60余平方米,正好置于观众脚下,观众可近距离观看。

此外,改陈后的两展馆中,随处可见各种多媒体触摸屏,观众可通过触摸屏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同时,观众可通过触摸屏,360度旋转观赏置于赵文化馆内的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体验极为新奇。

一个小时的参观匆匆而过,通过实物展品、全景模型、声像讲解、视频投影等,记者进行了一次历史穿越、文化熏陶。据了解,目前,两馆尚处于试开放阶段,展馆后期的时光隧道、人物模型等正在积极配置中。    

来源:邯郸晚报 记者温洁 范文平

编辑:冀晋萌 李楠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